当前位置:首页 > 武侠 > 正文

第一次华山论剑为何会花了七天七夜才分出胜负?胜负并非关键因素

2022-03-24 08:23:06来源:一人醉清风  

原标题:第一次华山论剑为何会花了七天七夜才分出胜负?胜负并非关键因素

《射雕英雄传》中最大的武林盛事,莫过于华山论剑。在射雕开局前的第一次华山论剑中,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邀请天南地北五大高手,在华山之巅来了场巅峰对决,五人共花了七天七夜才最终确定排名,最终王重阳技高一筹,剩下四人皆对他拜服,共认他为第一,尊为“中神通”。

很多人为此很好奇,一共才5个人,到底是怎么比的竟然花了七天七夜之久?

其实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两点,第一点在华山论剑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。这次盛会不叫天下第一比武大会,也不叫武林争霸赛,而是叫华山论剑,关键就在于一个“论”字。

至于为何是论剑,而不是论武,论刀,论拳,可能只是因为叫得顺口,或者说是剑是江湖人的普遍标志,代表性最强吧。

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次盛会的举办方式。听闻天下四方的五位代表性高人在华山之巅峰举办盛会,闻名而来的江湖人成千上万,其中也不乏自认武功出色,觉得自己也有资格参加,王重阳不邀请自己颇有不眼不识金镶玉的感觉。

王重阳等五人来到华山脚下,眼见此处人头壤壤,叫嚣声不绝于耳,如果硬要拒绝这些人参与,五人未免有成为武林公敌的可能。五人商议一番,心高气傲,眼高于顶的黄药师出面,一曲《碧海潮声曲》奏出,声波传出一里之遥。在场中的人听得大部分都是面红耳赤,摇摇欲坠。最后能屹立不倒的只剩下寥寥十余人。

待场中调息完毕后,王重阳提议,剩下的这些人比试脚力,一起前往被称为“华山元首”的最高峰南峰。此时的华山尚未开发,连栈道都未曾修建,山势险峻,峰高崖陡,稍不注意就会有坠入悬崖万劫不复的可能。

剩下十几人各展身法奋勇争先,短短一半路程差距就显现出来。王重阳的金雁功最擅长攀高,一马当先冲在最前,黄药师、欧阳锋、段智兴三人紧随其后,唯有洪七公硬功出色,但轻功不太擅长,但也远远领先其他十余人,紧跟在黄药师身后不到一丈远处。到了南峰脚下,五人攀爬而上,剩下坚持到头的只剩下四五人,却已经精疲力竭,直到王重阳等五人已经开始比试才恢复过来。

五人最终想尽办法爬了上去,却见山顶平地狭窄,场中比试的欧阳锋和洪七公威势惊人,掌风四溢。其他三人站在悬崖边缘气定神闲,这五人却觉呼吸困难,难以抵挡,无奈只能待在山顶上等待。这也是为何五绝能名闻江湖的原因,毕竟这五人都不是爱慕虚名之辈,不可能自己吹嘘得了多少名,名号是什么。

王重阳等五人两两比试,渐渐地各自对彼此的武功钦佩不已,顿起英雄惜英雄之感。初衷也从开始的争夺《九阴真经》的保管权,变成了比武较技,切磋技艺,交流武学经验和理念,共同进步提高。

每次两人比试完后,就开始静心思索过程中的不足,待想明白,其他人再发表自己的看法。就这样两两比试,共比完十场后,时间已经过了五天五夜。其实此时场中排名基本已经可以排出,但五人感觉尚未尽兴,于是开始小规模的混战,先是王重阳以一对二,感觉极为吃力。于是变成王重阳和任意一人联手二对三,或者任意三人下场乱战,于混乱局面下检验自己的所思所悟。

最终七天结束后,五人都极为兴奋,各自感觉都有极大提高,也各自明白了自己的武功之途该走向何方。比试的最终结果,王重阳单对单中四战皆胜,欧阳锋虽然因为蛤蟆功被段智兴的一阳指克制小负了一场,却在对其他两人中皆平分秋色。段智兴小胜欧阳锋几招,却也奈何黄药师和洪七公不得,四人最终还是并列,不分先后。

最后还是等待在山下的好事者将结果传了出去,并根据五人各自的方位和身份、性格特征,给五人安上了不同的名号,分别是“东邪西毒、南帝北丐、中神通”。

第二点原因,还在于此时五人的实力对比差距并不明显。

参加第一届华山论剑时的五绝中,王重阳年龄最大,在55岁左右。南帝段智兴次之,年龄在四十多岁。剩下的三人年龄都在三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。虽然王重阳年龄优势明显,貌似可以靠更深厚的积累碾压其他四人,但王重阳习武时间太晚,已经错过了习武的黄金年龄,只是靠着过人的武学天赋才抵消了这一劣势。

也就占着先天功的霸道属性,王重阳才能胜过其他四人一筹,但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。王重阳想要胜过四人中任何一人也得花费两三百招,并且打完后还需要打坐调息良久,才能再对战另一人。

至于其他四人,洪七公和黄药师的成名绝学都未练熟,对战靠的还是其他招式,结果力拼近千招也奈何不了对方,只能握手言和。如果不是黄药师此时在医道之上已经极有成就,桃花岛的招牌良药九花玉露丸对恢复真气助益极大,黄药师不愿意占便宜,慷慨将九花玉露丸分享给众人,这次论剑花费的时间还要更多。

所以说正是因为第一届华山论剑是以论武为主,不单纯只为分出胜负,再加上王重阳等与会五人武功差距并不大,没有达到短时间就分出胜负的程度,这才导致花了七天七夜才结束。

标签: 射雕英雄传

相关阅读

热点
武侠